明朝官方朱元璋的画像五官端正、仪表堂堂,而野史传闻他的他的长相奇丑无比。最近热播的《大明风华》电视剧,更是将朱元璋扮演成吓人的形象--奇异的面孔,配上阴森冷酷的表情,胆小的见了要惊出病来。大家不禁要问,真实的朱元璋到底长啥样呢?根据史书记载来看,朱元璋可能长得很丑,至于丑成么样,则要等发掘明孝陵,对他的颅骨进行三维成像,才能复原他的真容。
有人根据朱棣的长相,推断他父亲朱元璋的长相应该不会差到哪去。但是朱棣长得周正,不代表朱元璋长得周正。常言说:“外甥(男)多像舅”,看看我们周围的一些人就知道,男人长得丑,女人长得漂亮,生的儿子很帅,一点也不继承老爸的劣根。这在生物学上叫做交叉遗传规律,即女儿长得像老爸,儿子长得像老妈。当然,也有少数男孩长得像父亲,女儿长得像母亲的。朱棣为了证明自已继位的合法性,一直声称是马皇后所生,其实他是漂亮的妃子所生。但凡妃子都是有些姿色的人,至少模样对得起观众。由于母系的改良,朱元璋的基因被冲淡了,因此在朱棣脸上就见不到其父的“遗迹\"了。
(祖蓝母子相貌高度相似)
以上是根据科学进行推测,即不能用朱棣的长相来判定朱元璋的长相。倒是有可能在成祖时期,根据朱棣的长相,画师仿推了朱元璋的画像,一来证明他们一脉相承,二来掩盖朱元璋的真容。
(明成祖朱棣)
有什么根据说朱元璋长得丑呢?翻遍明史,找不到一处夸奖他长得周正的记载,证明他的长相实在不敢恭维。反而有些记载能让我们看出丑的端倪,例如官修正史说他:“异于常人,有奇骨”。什么叫“异于常人,有奇骨”?就是说他和普通人长得不一样。怎么个不一样呢?不敢说,也不敢描述,也不好恭维,恭维不当有讽刺之嫌,老朱脾气暴,那是要杀头的。只能说有奇骨,反正当天子的人异于常人,说有奇骨含歌颂的意思,这话可以说。如果朱元璋不是皇帝,而是普通人物,则可肆无忌惮地描写。例如对庞统的描写:“浓眉掀鼻,黑面短髯,面容古怪,相貌奇丑。”。
(《大明风华》)朱元剧照
也许有人要反驳,既然朱元璋长得有缺陷,那郭子兴是如何看上这个乘龙快婿的呢?首先,马秀英并非郭元帅亲生,她仅仅是他的养女。甚至有野史记载,说郭元帅在把马秀英许配给朱元璋之前,玷污过养女。其二,马秀英有“马大脚”之称,长相很普通。其三,郭元帅看中的是朱元璋能征贯战的本领,看中的是朱元璋能帮助他壮大势力,而不是选一个英俊女婿妆门面。
在《明太祖实录》里,发现两处对朱元璋形象方面的溢美之辞。第一处是朱元璋前往濠州投军,郭子兴见朱元璋:“状貌奇伟,异常人!”。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“状貌奇伟”呢?在郭元帅眼中,身材高、块头大、孔武有力、相貌威严,能帮他攻城掠地的壮汉,可称为状貌奇伟。至于“异常人”则暗指不可直言的奇丑。第二处是陶安第一次见朱元璋,认为其“龙姿凤质,非常人也!”。陶安是什么人呢?史书记载:“太祖渡江,(陶)安与习率父老出迎。太祖与语甚欢,留参幕府,授左司员外郎。洪武初,命知制诰兼修国史。历江西行省参知政事。”。陶安作为一个在皇帝手下工作的文官,斟词酌句相当瑾慎,惟恐龙颜大怒。即使为丑所惊,也不敢流于言表,更不敢在《明太祖实录》里竹筒倒豆子,只能以谁也无法评说的“龙姿凤质,非常人也”的大帽子话加以掩饰,恭维。
孝陵神功圣德碑,本欲夸耀太祖,却弄巧成拙,暴露了朱元璋明显的缺陷。此碑对朱元璋的相貌写道:“龙髯长郁,然项上奇骨隐起至顶,威仪天表,望之如神。”。这里只描写了他浓密、修长的胡须,以及后颈至顶的奇骨,却绕开了应该大书特书的五官,证明五官实在太丑了,真的不好写。那么,“奇骨隐起至顶”是什么意思呢?《明太祖实录》记载,有人于梦中在朱元璋脖子上放了一玉壁,使他的脖子上长了一个包,用药敷之,不见好,直至长成至顶的骨头。这种现象可能是脂肪瘤之类的疾病,长在朱元璋身上,在当时被认作龙象吉兆。但是,不管作为一个普通人,还是九五至尊的皇帝,长这么个玩意还是挺丑的。
不仅当时的观众觉得朱元璋长得丑,连不可一世的朱元璋也觉得自已对不起观众。《菽园杂记.卷十四》讲述了这样一件事:“明太祖朱元璋尝集画工写御容,多不称旨。有笔意逼真者,自以为必见赏,及见览,亦然。一画工探知上意,稍于形似之外,加穆穆之容以进。上览之,甚喜,乃令写数本以赐诸王。盖上之意早有,它工不能知也。”。这段文字是说:朱元璋曾经召集画工为他画像,这帮画师不开窍,都按写实风格作像。特别有一个顶尖高手,把朱元璋画得维妙维肖,只差不能说话。自以为此画技压群芳,必得奖赏。交上去之后,皇上还是不满意。有一个画工领会了皇上的意思,改写实为写意,只保证大概形似,再添加雍容华贵、端庄慈祥之气。经此一改,朱元璋的画像脱胎换骨,再也不丑了,变得高端大气起来。朱元璋御览之后,大喜,令多画数本,用以赏赐诸王,传之四方,广为张贴。为什么高仿真的不满意,反而四分像六分改的满意呢?就是因为朱元璋对自已的容貌不满意,就是想有一个完美的形象示人。
朱元璋到底长得丑不丑,有一个人最有发言权,这个人就是明代画师王绂。他从洪武十一年(1378)进京,不久隐居,后又因胡惟庸案发配山西大同十年。1403年又被举荐进京,参与《永乐大典》的编撰。他是有可能见到两代帝王的人,也可能参与了为两代帝王画像的工作。虽然王绂在当时为一流画师,但是在为太祖皇帝画像时显得力不从心。王绂在《书画传习录》中感叹:“写真固难,而写御容则更难!”。
要说难,画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像更难,这幅肖像高6.4米,宽5米,还要保证一年不变色、不变形。但是王国栋先生画得非常好,并且从1964年他的第八版挂上去之后,一直沿用至今。王国栋先生画主席像从来没觉得难,反观王绂感叹写御容难,不是画技功底不行,而是朱皇帝长得太丑。
胡敬,嘉庆十年(1805)进士,官翰林院编修。他对皇宫所藏帝王像进行了研究,写有巜南薰殿图像考》。他说,当时紫禁城南薰殿中,共珍藏明代帝后图像63幅,其中朱元璋占13幅。这13幅画像中仅有两副顺眼,有11副难看。难看的地方主要是六突出一深陷,即前额突出、两颊突出、下巴突出、眉毛突出、蒜鼻突出,麻点突出,眼窝深陷。这11幅没有美化的像可能出自民间,而后被清宫收藏,证明朱元璋的丑相已深入大多数人心中。
在历代帝王中,只有朱元璋画像的版本最多,不知谁真谁假,迷雾重重。一个最大的可能,就是明代官方的画像美化了朱元璋,而民间完全不承认!